超级写实主义受到照相写实主义启发,超级写实主义发展至今已近50年,透过本展24位艺术家31件雕塑作品,赋予「真实」新的定义。
超级写实主义透过相机拍出来的超高分辨率照片,重新解构、创造出的一个新的现实,是虚假的现实,将艺术家的幻想实现。
本展透过5大展区,以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与作家风格分区,贴近正在脉动的当代艺术。
1960年代时,艺术家耗费大量精神与力气在制程及创新的材料,追求制作出极度逼真的塑像,看起来非常真实、富有生命力的表情、会呼吸似的雕塑。结合真实生活的材料,打造鬼斧神工般的作品,超越现实,向观众传递其幻想的实现,站在雕模前就如同普通人照镜子般的真实。
精彩展品
杜安.汉森,《牛仔和乾草》
丹尼尔.冯曼,《卡洛琳》
杜安.汉森,《健身男子》
汤姆.库柏勒,《艾瑟儿》
约翰.德.安德烈亚,《艾瑞儿-i》
玛蒂尔德.戴尔.海涅,《不要离开我》
1950年代晚期之后艺术领域盛行抽象风格,此时George Segal创作的雕像没有写实的色彩雕琢,只有单色的样貌呈现,使得塑像再次引起注意。
下一个世代的艺术家们受到他的影响,接连专注在这类型写实雕塑上。缺乏真实性的色彩减少写实的效果,强调匿名塑像本体凸显的美感。
精彩展品
乔治.席格,《站着照镜的女子》
乔治‧席格,《坐着阅读的女子》
赛维尔.魏汉,《马背上的诺伊特拉》
自1980年代起,部分的艺术家为超写实雕塑开辟新的模式;相较于实体化幻想的形体,艺术家们利用呈现局部的身体内存块,开启对根深蒂固的身体形象重新思考的转捩。
精彩展品
卡洛尔.费伊尔曼,《卡特琳娜》
卡洛尔.费伊尔曼,《将军的双胞胎女儿》
杰米‧塞蒙,《莉莉》
辻一弘,《安迪.沃荷》
受到人类本质及的看法渐渐转变,许多雕塑家以超写实的方式利用规模的变化刻画人的型态。放弃同等真小的尺寸,将比例放大或缩小更深刻的展露自我意识的情绪。这波潮流不仅引起具象雕塑突破性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