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奖·2009宜兴——中国城市雕塑大赛”在宜兴揭晓

“徐悲鸿奖·2009宜兴——中国城市雕塑大赛”在宜兴揭晓 作者:冯秋红 添加时间:2009/10/19 来源:扬子晚报 碧绿的草地如同天然的画布,将一座座匠心独具的雕塑作品衬托得更具艺术气息。昨日,由中国雕塑院、全国城雕艺委会、宜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徐悲鸿奖·2009宜兴——中国城市雕塑大赛在宜兴揭晓。中国·宜兴雕塑公园同时揭牌。33件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雕塑精品,惊艳亮相宜兴龙背山公园,让昨日(18日)到场的各届人士都倾倒不已。
据出任本次活动艺术主持的全国城雕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介绍,大赛于今年5月启动,共收到全国600名参赛雕塑家的1080多件参赛作品,最后选出54件参加复评,最终评出33件获奖作品,其中成就奖五名,优秀奖十一名,创作奖十七名,这些作品可以说代表了目前中国雕塑界的最高水准。从昨日的展出现场也可以看到,获奖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吴教授评点道:一是老一辈艺术大家的作品,如潘鹤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像》,是他40年前的代表作;又如叶毓山的《愚公移山》,同样是名闻遐迩的雕塑代表作,为了把他这件精品挖出来,吴为山曾特意到成都去拜访这位川院老院长,并以宜兴人徐悲鸿也画过《愚公移山》的理由说动了老前辈。还有钱绍武的《董仲舒像》、曹春生的《弘一法师》、田世信的《谭嗣同》、何鄂的《海》等,无一不是具有深刻艺术感染力的典藏佳作。二是目前活跃于中国雕塑界的一批成就卓著的中青年雕塑家的力作。这之中,有不少是与宜兴的地域文化有关的,如凸现紫砂艺术的《茗源》、表现梁祝故事的《蝶爱》等等。三是年轻的雕塑艺术家表现现代生活的作品,打破了写实的条条框框,充满了艺术上的创意。现场的陈列,也相应地分成三个篇章:历史人物篇、风土人情篇和现代创意篇。
据了解,33件获奖作品将作为中国·宜兴雕塑公园藏品永久性陈列,雕塑公园坐落在东氿湖畔,占地50公顷,投资近3个亿,今年是第一期,预计3-5年的时间建设完成。一个有意思的插曲是:由于中国·宜兴雕塑公园尚在建设中,本次大赛获奖作临时陈列于龙背山公园,岂料一放之后,政府部门及专家都觉得贴切无比,竟不忍再挪。所以,观众想看首届大赛的作品,得到龙背山公园。以后,该大赛则会每年举行一届,为雕塑公园增添更多内涵。
本次活动期间,还举行了雕塑大赛颁奖典礼及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高层论坛等系列活动。